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陌上人家

结庐在人境,而无车马喧。 问君何能尔?心远地自偏。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关于我

陌上人家: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、沈阳市诗词学会顾问。长期进行法律实践,坚持实用法律研究。退休后,坚持读书养性,致力于诗歌、散文创作,从另一方面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。先后出版诗集《古原柳笛》、《天涯芳草》、《心海泛舟》和散文集《绿野秋思》等。

瞻老人未老  

2010-10-11 20:00:09|  分类: 原创 心情弄笔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 

2000年,我在焦作市护理95岁的老母亲。当时我们姊妹都已入老年,年长的老姐都70多岁了。入院那天,我们在焦作的姊妹都在。老母亲说,“我不要紧,不要住院,不要花钱”。住院后又让我回去,别误了公家的事。慈爱关怀之情,溢于言表。一位父母俱已仙逝的老朋友,见此羡慕不已,说你们都这么大岁数了还有娘关心,够幸福的!

这是过来人的话,可谓至理名言,可惜当时我们理解的并不深刻。等到理解了,父母已经作古。父母均为高寿,父亲74岁那年,患脑溢血。虽然抢救过来了,但从此生活不能自理。在长达6-7年时间里,都由我们姊妹几个轮流护理。父亲虽然能拄杖跛行,但大小便失禁,经常往床上、裤子里拉屎。往往刚刚给他洗完身子,换上裤子,又拉一裤。久病无孝子,要说心不烦,那是假的。

人这一辈子,从襁褓、幼少、青壮,逐步成熟。侍候老人,也是人生发展一个重要阶段。初为人父,盼望孩子快长大。当时人说,“孩子长大了,你也老了”,这话不确切。孩子长大,自己仍为盛年。父母不在了,才感到老之将至。义务感在中年阶段最强。父母在时,想方设法照顾他们。这是赡老养小的中年心态。失去父母,义务感弱化的老年心态,就会像不速之客悄然而至。

最近看到网友江南几篇短文,进入老年的她,或陪老父聊天,或给父亲照相,过年陪老父玩转椅。老父挺乖,作者挺乐,兴味无穷。我即兴留言,“看来,有子女的父亲幸福,而有父亲的子女更幸福。天伦之乐,不仅仅是逗儿弄孙”。对这位具有祖母资格的人,尚在履行人子之责,乐此不疲,十分倾慕,这也是失去孝敬父母机会的过来人的人生感悟。

几周前,一位老部下告诉我,其父前几年不慎摔倒。自己长护理,苦不堪言。我说福和苦,相辅相成,互相倚伏。你喂饭服侍,自然有苦,但也是福。如果老人不在了,固然不用你服侍了,但你也老了。到儿女服侍你时,那才真苦呢。对方大悟,更加悉心照料,视为乐事。少时看《二十四孝图》,一位古稀为搏高堂一笑,不惜装颠,不甚理解。现在看来,他的乐趣发自年轻的内心。

如何行孝?各人有各人的做法。有人钱多,给父母买栋别墅;有人拮据,给老人送碗热菜热汤;有的人每天回家,给老人洗脚;有的人就更简单,不过陪父母唠上几句知心话等。孝是生命交接处的链条,一旦断裂,便无法重新连接。因此孝敬父母,稍纵即逝,应抓紧父母在世的分分秒秒。这些道理,年轻时不懂,等我们懂得了,我们就不再年轻。再想弥补一份孝心,就为时已晚了。

父母去世多年了,我倒没有了后顾之忧。但是于不知不觉之中,倒成了孩子的“后顾之忧”了。最冷那几天,我在沈阳。孩子怕我摔倒,不让我出门。我说老憋在家哪行?孩子让步,说要出门最好把他的名片,揣在兜里。如有万一,有人会打电话报告。我笑道,现在还没到那一步。这个名片,还不想揣。但由此确实感到孩子之忧,自己确实老了。如何恢复义务感,保持朝气,确实需要研究。

不久读到网友《九妹小木屋》的短文,说儿子考试,不堪重负,心疼;妈妈长骨刺,腿脚不舒服,心疼;看到负重老人踽踽而行,心疼。我留言如下:“此文最可贵之处是,‘老吾老,以及人之老’,九妹慈善,当是儒家门生” 。有此情怀,对社会为大善,对自己也是大善。前几年在报纸上,看到一个中年女性,领养几个妈,悉心赡养。这位巾帼,及人之老,也是一位大善之人。

老人养老,一曰养身。散步、打拳,注意冷暖,合理膳食是也;二曰养心。读书养性,乐观向上是也。自强、独立、保留义务观念,是养心的重要方面。如果义务感消失,责任心下降,衰老就会接踵而至。自己真切感到,有“老吾老,以及人之老”的精神,善待老人,乃是一种高尚的精神境界,是伦理情感永远年轻的奶浆。故善待老人,也是在为自己撰写年轻不老的神话。

在生息繁延的人类社会中,孝作为爱的重要形态,也是“身而子,子而孙”“百而千,千而万”的接力、张扬和传承。你对父母“捧出的是真爱”,你儿子将来侍奉你就“不带半分假”。铭记自己得到的真挚爱,续接前辈的雨露恩,升华为国家和民族的大爱。中华国粹伦理,就会不断发扬光大,使民族之孝,人类之爱,就会生生不息,世界将因此变得更加美好。值此九九,谨将点滴感悟,献给重阳。即使进入老年社会,国家、民族和人类也将永远不老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2010年3月24日写于北京贝贝书房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307)| 评论(22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