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陌上人家

结庐在人境,而无车马喧。 问君何能尔?心远地自偏。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关于我

陌上人家: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、沈阳市诗词学会顾问。长期进行法律实践,坚持实用法律研究。退休后,坚持读书养性,致力于诗歌、散文创作,从另一方面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。先后出版诗集《古原柳笛》、《天涯芳草》、《心海泛舟》和散文集《绿野秋思》等。

石榴花儿红  

2011-06-17 04:44:16|  分类: 原创 山水流连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 

石榴花儿红 - 陌上人家 - 陌上人家

 6月初在京城小住,一位朋友来访,约我去京郊看花。我笑道,春天早已过去,有花也成不了气候,还不如在家读几页书。朋友不容分说,连拉带拽上了他的“贼船”,直达八达岭下的一个石榴园中。园子位于平缓的山坡上,一眼望不到边。石榴树苍干短立,冠大枝密,郁郁葱葱。进入林中,仿佛进入清凉世界,须臾忘却尘寰喧嚣。站在林中巨石上瞭望,石榴花儿正繁,各色鲜花连绵不绝,红如丹霞点点,白似云朵簇簇。各色石榴花明亮耀眼,争彩斗艳。红白石榴花,区间分明,不相混杂。远远望去,像不同班级头戴不同花儿的集会少女,不同连队手擎不同彩环的列阵士兵,显示出秩序、规模和气派。朋友笑问,这花儿还成气候吧?我连连点头,说过去见的,都是独株绽放。如此气势恢宏的石榴花,我还是头一次看到。

其实,在那些文雅人士看来,石榴花根本不入流。她不如梅花淡雅玲珑,不如玫瑰多彩多姿,不如菊花圣洁芬芳,不如杜鹃花团锦绣,不如牡丹雍容华贵。因此,他们觉得,和上述名花奇卉相比,石榴花有些土气,根本不是国色天香。但是,在普通百姓看来,石榴花是属于大众的。她绚丽、明亮、古朴、芬芳,她媚而不俗,艳而不娇,即使算不上国色天香,也堪称小家碧玉。大诗人白居易的《山石榴花十二韵》,说出来老百姓要说的话:“晔晔复煌煌,花中无比方。艳夭宜小院,条短称低廊。本是山中物,今为砌下芳。”的确,石榴好种易活,适合小庭独院栽培。其花可赏,其果能食。石榴花红籽多,象征日子红火,多子多福,大吉大利。因此石榴为民众喜爱,能够走进千家,开在万户。如果说茅屋竹林是江南人家的特色,那么小院石榴,就是北方庭院的象征了。

石榴花既为黎民百姓厚爱,又为文人墨客青睐。为什么能够得到雅俗共爱、共赏呢?从历代诗人的有加赞美中,可看到端倪。一是红火灿烂。石榴花似焰似火,灯笼似的花朵灿烂如霞。“榴花初染火般红,果实绘丹映碧空”就是真实写照。“微雨过,小荷翻,榴花开欲燃”。苏轼的一个“燃”字,将榴花鲜活的红艳跃然纸上。二是明艳奇绝。韩愈“五月榴花照眼明,枝间时见子初成”,杜牧“似火山榴映小山,繁中能薄艳中闲。一朵佳人玉钗上,只疑烧却翠云鬟”,本来榴花就是大众花圃中一支奇葩,难怪诗人将石榴花写得如此明艳,如此光彩照人。三是玲珑可爱。石榴花不算大,但玲珑小巧,令诗人把玩不已。“可怜颜色好阴凉,叶剪红笺花扑霜。伞盖低垂金翡翠,薰笼乱搭绣衣裳”。四是寻常可见。石榴花走下神坛,根扎在寻常百姓家,能够见到,人人可睹芳容:“荒台野径共跻攀,正见榴花出短垣。”“争及此花檐户下,任人采弄任人看。”她不像蔷薇带刺,菡萏生泥,百姓把玩不得,不像宫苑名蕊,黎民难得一见。

石榴花冠大萼长,状似康乃馨。每当看到她,便情不自禁地想起母亲。母亲就特别喜欢栽种石榴,老家院子中的大石榴树,就是母亲所栽。那棵石榴树苍干虬枝,古朴奇绝,花肥果大。开花结实的时候,来串门的街坊邻居喜欢观赏,指指点点。随着花儿褪红,青石榴渐渐鼓胀起来,变白、抹红、裂嘴。到了中秋节,母亲就把又圆又红的大石榴摘下来。并将其中并蒂的石榴,单独连枝剪下来。中秋晚上放在盘子里,和西瓜、月饼一起摆到案上祭月,祈祷上苍保佑子民平安,赐福万家丰稔。后来我们搬到城里,母亲还惦记着那棵相伴一生的石榴树,不时提起她,说她通人性,嘱咐我们回家时别忘给她浇浇水。我们虽然不在家,石榴树却照常开花结果。后来那棵石榴树也随年华渐渐老去,开花越来越稀,结果也越来越少,慢慢地枯死了。紧接着,96岁的老母亲也驾鹤西去,临终还望着曾经生长石榴树的地方。不久,在老石榴树生长的地方,又生出一棵小石榴树。小石榴树植根沃土,也日渐茁壮。这几年没回家,估计已经开花结果了。搁笔遐思,似乎闻到远远传来的一阵石榴清香。仔细嗅辨,竟分不清哪是新香,哪是余韵。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2008年6月23日写于北京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384)| 评论(17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