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陌上人家

结庐在人境,而无车马喧。 问君何能尔?心远地自偏。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关于我

陌上人家: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、沈阳市诗词学会顾问。长期进行法律实践,坚持实用法律研究。退休后,坚持读书养性,致力于诗歌、散文创作,从另一方面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。先后出版诗集《古原柳笛》、《天涯芳草》、《心海泛舟》和散文集《绿野秋思》等。

年,在哪过?  

2016-02-06 17:46:39|  分类: 原创 心情弄笔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 

 

年,在哪过? - 陌上人家 - 陌上人家

 

祭灶前,老友郑小林来电话问我:“年,在哪过?”是啊,“年,在哪过?”年轻的时候没有解决,现在已经是望八之年了,这个问题仍然没有解决好。年轻时,父母健在,就我一个儿子。平时忙于工作,不能跟前侍奉。老人盼儿孙从春盼到夏,从秋盼到到冬。过年必须回去。60多岁的郑君,只有在京工作这一个孩子,但在沈阳的老父亲80多岁了,老天拔地的,郑君过年不能不回。这点郑君和我当年的情况一个样。我现在原籍的父母都不在了,按说这个问题解决了。但是,我有两个孩子,一个在北京,一个在沈阳。“年,在哪过?”常常在京、沈之间徘徊。虽然我和郑君退休后都是来京投奔子女的,具体情况却不相同。“年,在哪过?”不仅是郑君之问,也是多数老朋友年前之问。

前两天,对门老朱家突然热闹起来。先是把老母亲从安徽接来,怕妈路上受不了,当护士的小妹两口一路保驾。在天津工作的二姐,也带着女儿赶来和妈一起过年。老太太到来,成了香饽饽,这个拥那个拜的,亲个没完。只是阴晴转换太快,往往高兴得热泪盈眶。家里一下添了五口人,平素冷清寂静为之一扫。朱家两口看来蓄谋已久,老朱媳妇又特别会张罗。两口和女儿挤在一间,书房也挪动了桌子,加了折叠床。新被窝、新床单、新毛巾,就连老太太打发小孩磕头的红包也都准备好了。我问有啥要帮忙,他们说谢谢你们,都安排好啦。好在楼上楼下的大房子,添了这么多人,并不显拥挤。只有从老家和天津带来的年货,大包小袋,花花绿绿,会动的和不会动的,把伙房堆得满满的。

  楼上两家却出奇地安静。左首老何,是个老干部,虽说用一辈子不得志,但三个闺女都很优秀。老大是北京合资公司的高级白领,老二在上海某机关当领导。学历只是大专一直不被看好的老三,生意却做得风生水起。如今在美国有了分公司。北京的四间房子在大闺女名下,以往过年这里最热闹,三朵金花聚集,加上他们的孩子,叽叽喳喳的。好在附近小区他们还有一套房子,楼上四室成了客厅和伙房,笑语喧哗,热闹非凡。今年就不同了,老三上半年就和两个姐姐沟通,要接老爸去美国过年。老大老二没有反对理由,倒是老何不愿意去,说在外国没年味。老三派儿子来接,几句姥爷叫的老何没了北。外孙子还说,春节早已国际化,外国政要都向中国人贺节,商家为招徕中国游客,耍狮子扭秧歌的,春节比国内要热闹。外孙子不辱使命,阳历年前就把姥爷哄走了。

  右首四间是一对年轻人。男的姓李,每年春节都回河南农村看老妈,挤得灰头土脸的。现在有钱了,阳历年就开着宝马回家,要把父母接到北京过年。老母亲说他媳妇不会做饭,严格说来是嫌儿媳妇做的饭“太洋”,不对两个老农民的口味,就是不来。父母60多岁了,虽然身体很好,小李也不放心“空巢”。就把老家的几亩地托付给老叔耕种。对付父母,小李也煞费苦心。他和在郑州工作的大姐说好,把父母交给她来管,再定期送姐姐个厚厚的红包。姐姐的儿子,在北京读书,姐姐一百个不放心。小李信誓旦旦,平时一定照顾好外甥。许愿等外甥毕业,在北京帮助找个好工作。这样,小李两口今年春节还没有放假,就向领导请好假,开着宝马双双到外地旅游去了。他们出发那天,正好被我碰见,我说你小子会潇洒,小李只是冲我一笑。

  楼下大杨,上海人,是个大夫,载着一副眼镜,文文静静的,人脉也好。媳妇来自河北农村,比他岁数小,在铁路部门工作。别看年轻,门路很广。不知通过什么关系,也把农村的弟弟弄来了,在一个商店搞外销。因为不熟悉业务,没有干好。她又不知找了谁,把弟弟弄到小区当保安。说是保安,并不站岗,而是给老板开车,顺便帮助他们照顾家,经常顺路为他们买菜什么的。前些时我问大杨:“年,在哪过?”大杨说,本来要去山东看岳父岳母。可是他们姐弟说,要把老头老太太接到北京过年。二位老人一辈子在农村,也愿意到北京看看。弟弟说,保安队好几个回家过年,宿舍空出两间,和领导说好啦,老头老太太就安排到那住,铺盖都是现成的,也不用掏宿费。大杨说,我看那个地方不行,准备将老人领到家里挤一挤。反正我两个春节值班多,在家也住不几天。

  “年,在哪过?”看来各家有个家的打算,各人有各人的办法。叫做“八仙过海,各显神通”吧。我不由得回想起解放初过年,农村的老人一辈子连县城都没去过,每年春节都要坐在家里炕头上接受晚辈跪拜。此心安处是故乡,现在的老人可真是以四海为家了,过年活动范围不知比那时扩大了多少倍。过年也不再以老人为中心。大杨对门的小柳告诉我,开始我每年往家跑,发现回家麻烦事太多。除了走亲访友外,如今乡下也时兴各种春节聚会。我这个小处长在北京去趟公厕就能遇上两三个,可是在乡下就是大官了,和县太爷平级。人家邀请你不去,就是托大忘本,去吧就得出钱做东。虽然钱不是问题,但出席第一个就有第二第三个,短短几天假,搞得十分疲劳。我也想明白了,让老人随我,我在北京给老人磕头也一样,快乐吉祥就行。反正过年的内涵没有变嘛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图片来自网友)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   2016年1月6日写于北京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232)| 评论(17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