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陌上人家

结庐在人境,而无车马喧。 问君何能尔?心远地自偏。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关于我

陌上人家: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、沈阳市诗词学会顾问。长期进行法律实践,坚持实用法律研究。退休后,坚持读书养性,致力于诗歌、散文创作,从另一方面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。先后出版诗集《古原柳笛》、《天涯芳草》、《心海泛舟》和散文集《绿野秋思》等。

散文·蝉声撩人  

2017-12-29 08:29:00|  分类: 原创 心情弄笔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 

 

散文·蝉声撩人 - 陌上人家 - 陌上人家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蝉声撩人

    秋日,每当在阳光下醒来,听到第一声蝉鸣,像清泉石上,悦耳动听。让我感到时光飞逝。“啊,又到秋天了”,不由得加快前进的脚步。蝉,俗名“知了”。对于蝉来说,鸣叫是善意的提示;对于听者来说,知了是透彻心扉的回答。通过反复地一告一答,蝉这个可爱的小生灵,走进了黎民的心扉,在文人的素笺上飞来又落下。是的,蝉声是诗,蝉声是钟,蝉声在撩人啊!

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(一)

     少时的农村生活,总是和蝉声相伴。院子里夏天雨后常常出现深孔,“那就是蝉出生的地方。”乡村少年,曾有幸地观察到“蝉猴”破土、爬树、脱壳的神奇。“院子里的老枣树和大榆树,就是蝉唱歌的地方。”经历过饥荒战乱的乡村少年,全然不知愁滋味,“那时,就觉得蝉唱得好听。”中午经常在树荫下,铺张草苫,曲肱而卧,在飘渺的蝉歌诗境里悠然进入梦乡。

    读书后从初中文学课本上,第一次读到辛弃疾的《西江月·夜行黄沙道中》:“明月别枝惊鹊,清风半夜鸣蝉。稻花香里说丰年,听取蛙声一片。”夏晚凉爽,稻香蛙声,如支支玉箫,奏着农家的千年丰收梦歌,这正是伴随农家子弟成长的天籁之音,正是乡下少年对新中国、新生活的美好憧憬。作者表述的词境,和我上世纪50年代中期的经历,自然有一种心灵契合。

    在农村的诗意田园里,我对这种蝉鸣蛙唱的丰收序曲太熟悉了。不论走到哪里,都能依据蛙声的高昂说夏日的不同阶段,根据蝉声的强弱辨别出夏秋的不同季节,五谷的成熟程度。尤其是觉得那据枝高歌的蝉声颇对口味,和自己的心思颇为合拍,悠长的蝉声可以说已经入心了。乡下少年正是从这蝉声传递的季节讯息,来安排自己的学习进度,迎接季考和期末考试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(二)

    “三年困难”时,结束了我的蛙声、蝉声、书声的和谐田园,来到了风光旖旎树木繁盛的未名湖畔。未名湖畔的蝉声,是家乡田园蝉声的延续,自可不必细表。毕业后告别未名湖,踏上了北国的白山黑水。

    “少而学,壮而行,丈夫之志也。”,从此之后,得以持燕园学到的“三尺之法”的丹书铁劵,报效国家,报效民众,一切还算顺利。遗憾的是,由于气候等原因,这片黑土地上无蝉。但是少时的蝉声也时刻萦绕心头,只不过这昔日的蝉声往往是从书本里流淌出来的。

    我自幼喜读唐诗宋词。读过私塾,读过《论语》《中庸》《大学》。有了文言功底,读诗词歌赋便畅通无阻。在繁忙芜杂的工作之余,拖着疲劳的身躯下班后,也不时在窗前灯下,信手翻阅几个三百首,借以消遣解乏。作为学习法律的补充,唐诗宋词,犹如一汪活水,娟娟流入心田。不仅强化了家国情感,扩大了法制视野,也能有效地避免避免思想僵化。

    当时,我最喜欢的一首诗,是王摩诘的《辋川闲居赠斐秀才迪》:“寒山转苍翠,秋水日潺湲。倚仗柴门外,临风听暮蝉。渡头余落日,墟里上孤烟。复值接舆醉,狂歌五柳前。”小诗将寒山、秋水、落日、孤烟的深秋晚景,写的得有声、有色、有乐、有画,将田园闲情致意写到了极致,也写出了超然物外的文人友谊。蝉声催人振奋,激励我与友人一道,直面人生,团结合作,奋力报效祖国和人民。虽未直接聆听蝉声,但蝉声却已进入脑海矣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(三)

散文·蝉声撩人 - 陌上人家 - 陌上人家

 

    晚年患神经性耳聋,蝉叫不绝于耳,挥之不去。不论白天黑夜,一年四季叫个不停,闹得我心烦意乱,六神难安,苦恼至极。四处寻访名医,希冀耳聪如初,回复往日安静。在两位同病相怜的省领导帮助下,全国耳鼻喉科职称评审9位最权威的专家,我找了6位,治疗均不见效。在无可奈何之时,我遇到了懂医道的苏东坡。他的词作《阮郎归》,自然帮了我的大忙。

    “绿槐高柳咽新蝉。熏风初入弦。碧纱窗下小枕烟。棋声惊昼眠。/微雨处,小荷翻。榴花开欲然。玉盆纤手弄清泉。琼珠碎却圆。”小词的闺怨很美,波澜横生:淑女惬意昼眠,被落棋声惊醒生恼。看碧纱窗下,高槐绿柳,新蝉初歌,则喜降心头。出门又见,微雨荷翻,榴花欲燃。清泉沐浴,珠碎复圆。从听觉下笔,写出静倩;从视觉入手,描出动美。深闺由怨生喜,有喜去怨,则是苏公内心写照。东坡一生坎坷,豁达大度,在逆境里,诗词文章书画,卓尔不凡,出类拔萃,成为唐宋大家。事迹感动了代代学子,也使耳聋之人顿悟。

    居士压力如山,却泰然处之,竟萌诗心,写出这等好词。“耳聋算什么?倒可少听小道消息。何必为此自寻烦恼?”,治不好就不治了,耳聋照样快乐。经此精神折磨,思想也如金蝉脱壳。种种烦恼,皆烟消云散。一旦看开,奇迹顿生。同样是耳际蝉声永驻,却能闹中求静:不去想时,也就不再闹心。那蝉叫听之则有,不听则无;想之则鸣,不想则默;需之则鸣,不需则去。过去挥之不去的蝉噪,竟然能够挥洒自如,随心所欲驾驭。当耳际蝉鸣时,也有了质地美感,似琴拌合,出现了不同的韵味。蝉鸣的动听,如同仙曲,业已出神入化了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(四)

    我从古人涉蝉的诗词中获得心灵的慰籍,耳畔经久不绝的蝉声也经受了心灵的洗礼。这几年在诗词创作中,我进一步研究了古人咏蝉诗词,对咏蝉诗词的理解也迈向一个新层次。经常玩味的有两首:“落日无情最有情,偏催万树暮蝉鸣。听来咫尺无寻处,寻到旁边却无声。”杨万里这首绝句可真叫绝,能从声音角度,活龙活现地写出了隐和现、有与无的辩证。

    “艅艎何泛泛,空水共悠悠。阴霞生远岫,阳景逐回流。蝉噪林逾静,鸟鸣山更幽。此地动归念,长年悲倦游。”南北朝王籍《入若耶溪》这首诗,描绘出行舟泛泛,空水悠悠,晚霞生于远岫,光波幻于回流。勾画出蝉噪生静鸟鸣添幽的奇妙意境。游人的思绪,也进入一个回归大自然的佳境。诗人将声音和静谧融合得恰到好处,妙不可言。入此佳境,天人合为一体。有人说蝉声也催人老,话也不错。但是,老与不老,贵在自知。

    我将这个体会,电话告朋友。朋友说,坚持长期的精神修养,佛地可至也。古代高僧《渔父》诗曰:“一叶扁舟漾广津,无心鸥鸟远亲人。苹蓼岸,静投纶,危坐初无一点尘。”你想在滚滚红尘世界,竟然没有一点俗尘可生,岂不成洞天福地?可见蝉声已入心灵,“你已由蝉入禅焉”。所以,建议将结尾处的蝉声改为禅声。我想禅是一种大智慧,人生最高境界应属禅境,所以欣然同意修改。况且只动一字,音也未改也。

    这么一想,便觉眼前柳暗花明。犹如一觉醒来,回到自己的故乡。睁开惺忪的双眼再看,却又十分陌生,她现在的天更蓝水更清,就连树上的蝉声也更加动人。啊,这已经不是原来意义的故乡了。自己也仿佛又回到了童年,面对全新的故乡,更加迫切地感到,需要重新阅读她,认识她。并且应当换发新的活力,投入故乡新一轮建设,让她更加美好。有禅偈为证:吾辈多漂泊,烟波云水船。客归灯火处,又梦百花燃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(图片来自网络)

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2017年12月写于北京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193)| 评论(6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